超声在肝内胆管结石中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茜, 蒋栋, 乔胜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5) : 55 -57.

PDF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5) : 55 -57. DOI: 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5.017

超声在肝内胆管结石中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IBDS)中肝内胆管癌(ICC)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明确其对临床决策的支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I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IBDS组(n=108)和ICC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结石最大径、总胆红素、胆管扩张程度等)及超声特征(边界清晰度、混杂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度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15),总体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1%、98.44%、95.37%。ICC组患者的年龄、结石最大径、总胆红素水平更高,中重度胆管扩张及胆漏发生率更高(P<0.05);超声特征显示,ICC组边界清晰率更低,混杂回声及血流信号丰富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增长、结石≥2 cm、总胆红素≥50 μmol/L、中重度胆管扩张、胆漏及超声特征(边界不清晰、混杂回声、血流丰富)是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二维及CDFI对IBDS患者中早期ICC的识别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特征性表现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辅助临床决策,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 胆管癌 / 超声诊断 / 生存分析 / 诊断价值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茜, 蒋栋, 乔胜楠. 超声在肝内胆管结石中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 9(15): 55-57 DOI: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5.01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