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亚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关系分析

赵沿清, 黄崇闲, 李土惠, 陈淑娴, 蔡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9) : 16 -19.

PDF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9) : 16 -19. DOI: 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9.005

滤泡亚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关系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分析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并探究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及穿刺活检,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C-PTC组(n=42)和FV-PTC组(n=38)。比较C-PTC组和FV-PTC?组的超声特征差异,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C-PTC、FV-PTC患者超声特征的关系。结果:C-PTC组的微钙化、被膜侵犯、腺叶外受累、肿瘤最大径线≥10 mm、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比均高于FV-PTC组(P<0.05);C-PTC转移组与C-PTC未转移组的被膜侵犯、腺叶外受累、肿瘤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PTC转移组与FV-PTC未转移组的被膜侵犯、腺叶外受累、肿瘤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膜侵犯、腺叶外受累、肿瘤最大径线是C-PTC、FV-PTC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PTC与FV-PTC在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被膜侵犯、腺叶外受累及肿瘤最大径线是评估转移风险的关键指标。临床应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并结合肿瘤大小、被膜完整性及腺外侵犯情况综合评估,为术前规划手术范围及制订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 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 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 病理亚型 / 超声影像学特征 / 颈淋巴结转移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沿清, 黄崇闲, 李土惠, 陈淑娴, 蔡艳. 滤泡亚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关系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 9(19): 16-19 DOI: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9.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