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肝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观察

丁伟, 李向农, 侍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6, Vol. 0 ›› Issue (03) : 196 -199.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6, Vol. 0 ›› Issue (03) : 196 -199.

缺血再灌注肝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观察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肝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门静脉插管、肝静脉插管、胆道插管,切取肝,建立大鼠离体肝灌注(IPRL)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热缺血对照组,肝切取后,不作冷保存,立即进行灌注;②冷保存6 h组,肝切取后作冷保存,保存6 h后进行灌注;③冷保存12 h组,肝切取后作冷保存,保存12 h后进行灌注;④冷保存24 h组,肝切取后作冷保存,保存24 h后进行灌注。IPRL采用恒温灌注,经门静脉插管灌注pH 7.4、38℃的Krebs-Blübring buffer液30 min。观察胆汁分泌,检测肝静脉流出液中白蛋白(ALB)含量,测定肝组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大鼠肝NOS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肝组织NO、ET-1没有显著变化,ATPase、SOD、XOD、MDA的代偿也是有限的。再灌注过程中,各组大鼠肝均有胆汁分泌。肝静脉引流液中ALB含量无差异。结论NOS的变化是反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大鼠 / / 缺血再灌注 / 一氧化氮合酶 /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伟, 李向农, 侍阳 缺血再灌注肝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观察[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03): 196-19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