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对兔未成熟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3~4周龄幼兔心脏30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1组(IP1组)、缺血预处理2组(IP2组)、格列苯脲1组(G1组)、格列苯脲2组(G2组)及对照组(Con组)5组,每组6只。5组幼兔心脏均以95%O2+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常温平衡灌注30min后:Con组续灌20min;IP1、IP2组心脏分别给予1次、2次IP,每次IP由5min缺血和5min再灌注组成;G1、G2组给予格列苯脲10μmol/L后分别给予1次、2次IP。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缺血120min,37℃常温下再灌注30min。以MacLabV/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后1、3、5、10、20、30min时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心率(HR);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ATP酶的活性。结果再灌注10min后,IP2组各对应时间点的LVDP×HR、±dp/dtmax的恢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再灌注末IP1、IP2组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P<0.05),IP1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G1、G2组各指标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对低温缺血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与IP的方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KATP有关。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
未成熟心肌
/
缺血/再灌注损伤
/
低温
/
心肌保护
/
KATP通道
Key words
常华, 朱珊珊
不同缺血预处理方式对幼兔心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01): 12-1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