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IL-16的表达及意义

张文辉, 赵茜叶, 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9, Vol. 29 ›› Issue (09) : 579 -580.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9, Vol. 29 ›› Issue (09) : 579 -580.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IL-16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假手术组手术后和HIBD组缺氧缺血后3 h、12 h、24 h、3 d、7 d、14 d、28 d脑组织匀浆中IL-16的水平。结果IL-16在HIBD组3h开始上升,24 h达高峰,3 d开始下降,28 d基本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的IL-16水平在缺氧缺血后3 h、12 h、24 h、3 d、7 d、14 d均明显升高(P<0.01),而28 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BD新生大鼠IL-16蛋白表达的增加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明IL-16参与HIBD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 白细胞介素-16 / 新生大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文辉, 赵茜叶, 王军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IL-16的表达及意义[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09): 579-58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