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丁娴, 陈灿华, 杨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9, Vol. 29 ›› Issue (06) : 401 -403.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09, Vol. 29 ›› Issue (06) : 401 -403.

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246例,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并对其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感染早发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为主,晚发组以CNS、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院内感染早发组和晚发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耐药,对二代头孢菌素部分敏感,对利福平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加酶抑制剂部分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为100%。结论社区感染早发型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应兼顾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晚发型应选择主要针对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对院内感染,无论早发型还是晚发型均应选择加酶抗生素,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首选。根据病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药物,加强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关键词

败血症 / 新生儿 / 社区获得性感染 / 院内感染 / 抗药性 / 细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娴, 陈灿华, 杨娟 新生儿败血症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析[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06): 401-40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