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过程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差异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出院后连续治疗12周。根据患者出院后90 d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事件,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n=68)、事件组(n=16)。分别测定患者在出院时、出院12周随访复查或期间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时GDF-15、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记录患者出院12周内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结果。采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节点GDF-15和NT-proBNP水平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发生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事件组患者出院时GDF-15水平、出院12周时GDF-15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患者(P<0.05);事件组和无事件组患者出院时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事件组患者出院12周GDF-15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出院时,无事件组患者出院12周GDF-15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出院时(P <0.05)。出院时GDF-15水平预测心力衰竭再住院及死亡事件的AUC=0.865,最佳截断值3 357 ng/L,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2.4%。结论血浆GDF-15变化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早期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及病死率相关,其中出院时血浆GDF-1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
沙库巴曲缬沙坦
/
慢性心力衰竭
/
预测价值
Key words
许盛隆, 王坤, 张卓琦
GDF-15对比NT-proBNP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作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08): 565-569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