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生后早期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叶黎离, 刘文强, 杨倩倩, 孟令建, 韩爱民, 徐艳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06) : 415 -418.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06) : 415 -418.

早产儿生后早期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外周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9例,男47例,女42例,平均胎龄(32.78±2.26)周,平均体重(1.94±0.48)kg,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生后第3天外周血Cys C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不同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生产方式、Apgar评分及母亲有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时Cys C水平差异,分析Cys C和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儿Cys C水平明显高于中、晚期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晚期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CysC水平高于低出生体重及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分钟Apgar评分<8分的早产儿Cys C水平明显高于>8分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合并胎膜早破的早产儿Cys C水平高于无胎膜早破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生产方式、TBIL水平及母亲有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儿Cys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ys C水平与Cr、BUN呈明显正相关(P <0.05),与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呈负相关(P <0.05),但相关关系不密切(r<0.5),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5分钟Apgar评分、母亲合并胎膜早破均为早产儿Cys C水平的影响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及5分钟Apgar评分越低早产儿Cys C水平越高,且呈负相关,此类早产儿应高度警惕肾脏损害存在,而性别、生产方式、TBIL水平及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对Cys C水平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早产儿 / 胱抑素C / 胎膜早破 / 妊娠期高血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叶黎离, 刘文强, 杨倩倩, 孟令建, 韩爱民, 徐艳 早产儿生后早期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06): 415-41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