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顾天楚, 石梦竹, 周康, 刘金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05) : 331 -33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Vol. 40 ›› Issue (05) : 331 -33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CABG手术的24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新发AF分为AF组和NAF组,统计术后新发AF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BG术后新发A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ABG术后新发AF 59例,发生率为23.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097,95%CI 1. 038~1. 159,P=0. 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OR=1. 456,95%CI 1. 003~2. 113,P=0. 048)、左房内径(LAD)(OR=1. 251,95%CI 1. 136~1. 377,P <0. 01)、CABG前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二尖瓣环侧壁处舒张早期峰速(E/E')(OR=1. 172,95%CI 1. 019~1. 348,P=0. 026)是CABG术后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RDW、LAD、CABG前E/E'可能是术后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对患者进行早期评估,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心房颤动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 危险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顾天楚, 石梦竹, 周康, 刘金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05): 331-33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