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组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田月, 魏磊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5) : 357 -362.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5) : 357 -362.

不同药物组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比较全麻过程中不同药物组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女性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40):七氟醚组(A组)、七氟醚+地塞米松组(B组)、丙泊酚+地塞米松组(C组)和丙泊酚组(D组)。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及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不同时间段PONV的发生情况,以及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T0)与手术结束时(T1)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在拔管后10 min及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同时间段PONV发生率进行多组比较,仅拔管后10 min至术后6 h PONV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6),两两比较后仅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各组术后6 h甲氧氯普胺使用情况进行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8),两两比较后仅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T1时A组血清5-HT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27)和D组(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地塞米松的患者拔管后10 min至术后6 h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甲氧氯普胺使用次数减少,这可能与丙泊松和地塞米松联用降低血清5-HT水平有关。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 丙泊酚 / 七氟醚 / 格拉司琼 / 地塞米松 / 5-羟色胺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田月, 魏磊 不同药物组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5(05): 357-36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