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孙熔, 胡富勇, 吴亚玲, 石志贞, 段远慧, 杨利佳, 群森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7) : 500 -50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7) : 500 -506.

β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筛选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人群共239例,按照排纳标准最终纳入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彩超对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评价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n=40)、斑块稳定组(n=43)、斑块不稳定组(n=4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β2M、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数据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β2M是否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β2M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β2M、Hcy、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在颈动脉内膜正常、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血清中β2M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率越大。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水平为1.875 mg/L时能够较好地预测斑块的不稳定性。结论 血清中β2M水平是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 颈动脉粥样硬化 / β2-微球蛋白 / 斑块稳定性 / 颈动脉彩超 / 相关性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熔, 胡富勇, 吴亚玲, 石志贞, 段远慧, 杨利佳, 群森 β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07): 500-50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