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

谢书华, 杨竹梅, 刘慧茹, 董晶, 刘冰, 李华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1) : 32 -3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1) : 32 -36.

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D-二聚体(D-D)、血浆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收治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量2组患者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频突发性耳聋相比,低频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加重,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有效组相比,治疗无效组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D-D、sVCAM-1和ICAM-1联合应用时预测治疗有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升高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上述治疗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评价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内皮素-1 / D-二聚体 /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细胞间黏附因子-1 / 突发性耳聋 / 预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谢书华, 杨竹梅, 刘慧茹, 董晶, 刘冰, 李华超 血浆ET-1、D-D、sVCAM-1、ICAM-1水平预测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价值[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01): 32-3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