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研究

闫宸, 周立庆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Vol. 43 ›› Issue (07) : 523 -528.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3, Vol. 43 ›› Issue (07) : 523 -528.

不同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及评估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同放疗模式下的临床短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8例,按照放疗方案的不同分为VMAT组(n=43)、IMRT组(n=64)和3DCRT组(n=31),比较3组患者临床短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同计划下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3组患者疾病缓解率(RR)无明显差异。VMAT组与IMRT组胃肠道急性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急性不良反应及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P<0.05),VMAT组胃肠道急性不良反应、生殖泌尿道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P<0.05)。VMAT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占优势,IMRT次之,3DCRT相对较差。VMAT组与IMRT组在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OARs受量)方面显著优于3DCRT组(P<0.05)。对比VMAT组和IMRT组,2组间PTV平均剂量、CI、HI无明显差异,但VMAT组膀胱、小肠受量低于IMRT组(P<0.05),直肠V30较IMRT组更低(P<0.05),但V40、V50高于IMRT组(P<0.05)。VMAT组双侧股骨头受量略低于IM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MAT组和IMRT组较3DCRT组机器跳数(MU)显著增加(P<0.05),而VMAT组较IMRT组MU显著减少(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调强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短期疗效,但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靶区危及器官保护、降低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 调强适形放疗 / 三维适形放疗 / 危及器官 / 剂量学 / 急性不良反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闫宸, 周立庆 不同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剂量学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3(07): 523-52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