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和高阶像差的变化

朱冉, 程蕾, 龙克利, 顾明珠, 李全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Vol. 35 ›› Issue (01) : 49 -52.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Vol. 35 ›› Issue (01) : 49 -52.

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和高阶像差的变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中低度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和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中低度屈光不正患者78例(156眼),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后表面高度、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形像差,并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 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短期内(3个月)角膜后表面稳定,术后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包括四叶草形像差)不同程度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彗差、三叶草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短期内角膜形态稳定,术后高阶像差增加较小,视觉质量更高。

关键词

屈光不正 / 飞秒激光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 后表面高度 / 高阶像差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朱冉, 程蕾, 龙克利, 顾明珠, 李全德 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和高阶像差的变化[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5(01): 49-5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