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可视下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成形术中的作用

邓斌, 吴继彬, 孙玛骥, 张驰, 袁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7, Vol. 37 ›› Issue (12) : 846 -848.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7, Vol. 37 ›› Issue (12) : 846 -848.

椎间孔镜可视下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成形术中的作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评价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镜可视下行椎间孔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椎间孔镜下使用动力磨钻系统行可视下椎间孔成形术及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95.3 min。住院天数为5~13天,平均8.3天。患者术中透视次数为10~18次,平均13.5次。患者术前VAS评分较高,在术后3天、2周和3个月时VAS评分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腰椎功能(ODI和JOA)评分较差,在术后3天得到改善,并在术后3个月得到维持,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镜可视下行椎间孔成形术,较传统磨钻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避免过多切除上关节突,降低了损伤神经的风险,效果满意。

关键词

椎间孔镜 / 动力磨钻 / 椎间孔成形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邓斌, 吴继彬, 孙玛骥, 张驰, 袁峰 椎间孔镜可视下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成形术中的作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12): 846-84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