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实验研究

曾令清, 鲍红光, 斯妍娜, 景灵, 耿圆, 孙蓓, 蒋卫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7, Vol. 37 ›› Issue (11) : 701 -70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7, Vol. 37 ›› Issue (11) : 701 -706.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对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300 g。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1%利多卡因水溶液组(L1组)、1%利多卡因+微泡组(LM1组)、2%利多卡因水溶液组(L2组)、2%利多卡因+微泡组(LM2组)和空白微泡组(M组)。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0、20、30、45 min, 1、2、4、6、8、10和12 h进行感觉和运动评定。分别以感觉阻滞的最大可能效应(MPE)和大鼠后肢蹬力(EPT)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前、阻滞后2天和1周时行改良Tarlov评分;于坐骨神经阻滞后1周行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S100表达水平。结果 与阻滞前相比,L1组在阻滞后10min~1 h、LM1组和L2组在阻滞后10 min~2 h、LM2组在阻滞后10 min~6 h各时间点MPE升高(P<0.05);与L1组相比,LM1组MPE在阻滞后30 min~2 h升高(P<0.05);与L2组相比,LM2组MPE在阻滞后30 min~6 h升高(P<0.05)。与阻滞前相比,L1组在阻滞后10 min~45 min、LM1组和L2组在阻滞后10 min~1 h、LM2组在阻滞后10 min~2 h各时间点EPT降低(P<0.05);与L1组相比,LM1组EPT在阻滞后30 min~1 h降低(P<0.05);与L2组相比,LM2组EPT在阻滞后45 min~2 h降低(P<0.05)。与C组相比,L2和LM2组在阻滞后2天改良Tarlov评分较阻滞前降低(P<0.05)。阻滞后1周时,L2组和LM2组可见轻度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S100表达增加。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可以显著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强度,延长阻滞时间,且生物相容性良好。超声介导微泡破裂下2%利多卡因的坐骨神经阻滞效果优于1%利多卡因,但存在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关键词

超声微泡 / 利多可因 / 坐骨神经 / 神经阻滞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曾令清, 鲍红光, 斯妍娜, 景灵, 耿圆, 孙蓓, 蒋卫清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实验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7(11): 701-70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