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预防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效果

吴小乐, 范从海, 张奉超, 单成静, 王晨晨, 曹君利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Vol. 36 ›› Issue (09) : 568 -571.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Vol. 36 ›› Issue (09) : 568 -571.

丙泊酚预防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效果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预防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E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P1、P2及C组,每组20例。3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推注1 mg/kg丙泊酚(10 s)、2 mg/kg丙泊酚(20 s)及5 ml生理盐水(10 s),观察3组患儿拔管时(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20 min(T3)及拔管后30 min(T4)的各项生命体征及PAED评分,记录改良Aldrete评分(到达苏醒室即刻)、疼痛评分(FLACC评分)、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P1组、P2组患儿T1、T2、T3的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P1组比较,P2组患儿T1、T2、T3的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2.4%、21.7%及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P1组和P2组患儿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P1组比较,P2组患儿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3组患儿改良Aldrete评分、FLACC评分、苏醒室停留时间及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 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20 s)预防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反应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七氟醚 / 学龄前儿童 / 躁动 / 丙泊酚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小乐, 范从海, 张奉超, 单成静, 王晨晨, 曹君利 丙泊酚预防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效果[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6(09): 568-57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