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韩曦瑶, 刘立根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Vol. 36 ›› Issue (08) : 557 -560.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Vol. 36 ›› Issue (08) : 557 -560.

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慢性病贫血(AC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可加剧原发疾病对身体的损伤,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其发病机制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反应迟钝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细胞网状内皮系统铁的摄取和滞留增加、红系祖细胞增殖受损及铁调素的负性铁调节作用。ACD的诊断主要是寻找原发疾病。其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除了骨髓铁染色,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sTfR与血清铁蛋白对数的比值(sTFR/log SF)、红细胞指数、铁调素、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协助鉴别。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 铁调素 / 发病机制 / 诊断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韩曦瑶, 刘立根 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及诊断[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6(08): 557-56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