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的疗效分析

陈昱升, 肖其华, 崔桂云, 祖洁, 崔晨晨, 张伟, 徐传英, 董丽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9, Vol. 39 ›› Issue (12) : 913 -91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9, Vol. 39 ›› Issue (12) : 913 -916.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的疗效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STN-DB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静止性震颤的改善情况。方法43例行双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具体如下:①统计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对UPDRSⅢ运动评分、H-Y分期及静止性震颤的改善情况。②从多巴胺药物反应型及药物无反应型、左侧肢体起病型与右侧肢体起病型及上肢、下肢、下颌/嘴唇震颤等3个维度重点分析具体的静止性震颤的疗效。③统计震颤的程控参数,研究程控参数与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显示:H-Y分期下降(0.70±0.58)期,UPDRSⅢ运动评分改善47.83%,震颤改善70.19%。具体分析震颤改善率:药物反应型为69.16%、无反应型为76.58%;左侧起病型为60.78%、右侧起病型为76.35%;上肢为85.97%、下肢为70.77%、下颌/嘴唇为53.23%。术后程控需要130 Hz以上的高频刺激震颤才能得到很好改善。结论STN-DBS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显著,UPDRSⅢ运动评分及震颤明显改善,H-Y分期下降。多巴胺药物无反应型静止性震颤改善率好于反应型,右侧肢体起病者好于左侧肢体起病者,上肢好于下肢及头部。震颤的程控仍然以高频刺激为主,其次为高电压。

关键词

帕金森病 / 静止性震颤 / 脑深部电刺激术 / 疗效分析 / 丘脑底核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昱升, 肖其华, 崔桂云, 祖洁, 崔晨晨, 张伟, 徐传英, 董丽果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的疗效分析[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9(12): 913-91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