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术后长期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李波, 张琴, 郭堂军, 张敬耀, 朱玉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42 ›› Issue (09) : 641 -647.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2, Vol. 42 ›› Issue (09) : 641 -647.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术后长期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患者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后长期预后因素,建立GH型垂体腺瘤术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鼻蝶手术治疗的GH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将预测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用3个方面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连续纳入96例GH型垂体腺瘤患者。在最后的随访中,61例(63.5%)达到缓解标准。以影响术后缓解的4个危险因素,即术前随机GH、术前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Knosp分级和肿瘤最大直径(MPAD)构建术后长期未缓解的预测模型。该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06,提示该模型的区分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 [95%CI (0.828, 0.967)],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73.8%。校准曲线证实该模型预测结果与观察结果吻合较好(P=0.615)。DCA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术前随机GH、术前IGF-1、Knosp分级和MPAD是预测GH型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术后长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良好的区分度和核准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术后缓解情况疗效,指导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 / 肢端肥大症 / 神经内镜 / 预后因素 / 列线图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波, 张琴, 郭堂军, 张敬耀, 朱玉辐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术后长期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2(09): 641-64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