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王婷, 滕达, 陈复兴, 陶征中, 吕小婷, 李佚, 张颂, 刘军权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9) : 613 -616.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9) : 613 -616.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分别为0.01、0.02、0.04、0.08、0.16 m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及用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吡罗昔康浓度为0.04 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分别为78.7%和71.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经吡罗昔康诱导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但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CG-823的活性在0.04 mmol/L时最高(75%),明显高于对照组(58%)。结论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

关键词

γδT细胞 / 吡罗昔康 / 穿孔素 / 粒酶B / NKG2D / γ-干扰素 / α-肿瘤坏死因子 / 白细胞介素12 / 胃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婷, 滕达, 陈复兴, 陶征中, 吕小婷, 李佚, 张颂, 刘军权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09): 613-61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