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尹力扬, 王红兵, 徐丽, 刘淑华, 董雪萍, 梁世磊, 张大葵, 李文斌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5) : 340 -342.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5) : 340 -342.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早产儿组30例在入院后12 h内(出生后24 h)采集股静脉血2 ml,采血前2 h未喂养及输液。足月儿组30例在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采脐带血2 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结果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足月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1周的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32~36周的早产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生化指标可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的依据。检测血脂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早产儿 / 血脂 / 成熟度 / 营养状况 / 营养支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尹力扬, 王红兵, 徐丽, 刘淑华, 董雪萍, 梁世磊, 张大葵, 李文斌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05): 340-34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