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

刘亚君, 张明阳, 周美艳, 戴体俊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3) : 141 -143.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0, Vol. 30 ›› Issue (03) : 141 -143.

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异氟烷(Iso)的肌松作用部位。方法80只成年雌性小鼠按基础抓力、体重,采用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鞘内注射异氟烷组(it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组(icv组),2组再各分为人工脑脊液(aCSF)组(aCSF 0.04μl/g)、Iso1(Iso 0.02μl/g)、Iso2(Iso 0.04μl/g)、Iso3(Iso 0.08μl/g)4个亚组(每亚组n=10)。用YLS-13A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测定各组给药前和给药后5、10、15、20、25、30 min的抓力。结果①鞘内注射各Iso剂量组小鼠抓力均比aCSF组小(P<0.05或P<0.01);②侧脑室注射各Iso剂量组与aCSF组小鼠抓力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t组小鼠抓力呈剂量依赖性减小(r=-0.793,P<0.01,5 min时)。结论鞘内注射异氟烷产生剂量依赖性肌松作用,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未产生明显肌松作用,提示异氟烷产生肌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脊髓。

关键词

异氟烷 / 肌松作用部位 / 鞘内注射 / 侧脑室注射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亚君, 张明阳, 周美艳, 戴体俊 鞘内注射和侧脑室注射异氟烷对小鼠抓力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03): 141-14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