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表柔比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

闫志凌, 李振宇, 张焕新, 洪菲, 李护君, 李德鹏, 邱婷婷, 陈伟, 桑威, 牛铭山, 赵恺, 曹江, 曾令宇, 徐开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Vol. 35 ›› Issue (11) : 737 -740.

PDF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Vol. 35 ›› Issue (11) : 737 -740.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表柔比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及表柔比星(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初诊MM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PAD1组)或20 mg(PAD2组),第1~4天静脉注射]、表柔比星(9~10 mg/m2,第1~4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皮下注射)治疗,治疗4~6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PAD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反应率、深度反应率(CR+VG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随访1年,PAD1组与PAD2组1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56.7%、5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总生存率(OS)均为100%。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炎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AD1组患者感染、低钾及腹胀发生率均高于PA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减低地塞米松剂量的PAD方案治疗初诊MM患者的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类似,但患者对减低剂量PAD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 地塞米松 / 硼替佐米 / 表柔比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闫志凌, 李振宇, 张焕新, 洪菲, 李护君, 李德鹏, 邱婷婷, 陈伟, 桑威, 牛铭山, 赵恺, 曹江, 曾令宇, 徐开林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表柔比星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5(11): 737-74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