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

陈佳昕, 张耀刚, 王志鑫, 朱鑫琳, 仁增卓嘎, 王海久, 芦永良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24, Vol. 45 ›› Issue (02) : 115 -123.

PDF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24, Vol. 45 ›› Issue (02) : 115 -123. DOI: 10.13452/j.cnki.jqmc.2024.02.006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初步探析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情况。方法 1.从沙鼠模型中分离出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并检测原头节的存活率;2.用Polymorph Prep梯度离心法提取中性粒细胞,用PE-CD66b标记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纯度;3.将原头节与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于体外,用PicoGreen dsDN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的dsDNA浓度;4.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的NETs结构;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后形成NETs标志物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MPO)、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e H3,H3Cit)的水平;6.用PCR技术鉴定NETs中DNA的来源。结果 1.从沙鼠中分离出的原头节存活率可达90%以上;2.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的中性粒细胞经分离纯化后,其纯度达到87%以上;3.PicoGreen ds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ETs的产生随原头节数量和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4.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共培养后产生的NETs,其DNA骨架呈网状分布,被标记的MPO、H3Cit的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原头节共培养的实验组中的MPO+、H3Cit+的中性粒细胞数量(6.83±1.87)%与阴性对照组(0.53±0.12)%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17.33±2.59)%相比差异显著(P<0.01);6.共培养产生的NETs,其DNA既来源于核DNA,也来源于线粒体DNA。结论 感染多房棘球蚴后,可以诱导NETs形成。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 中性粒细胞 / 胞外诱捕网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佳昕, 张耀刚, 王志鑫, 朱鑫琳, 仁增卓嘎, 王海久, 芦永良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J].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4, 45(02): 115-123 DOI:10.13452/j.cnki.jqmc.2024.02.00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