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丁艳玲, 王妍君, 罗朋立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24, Vol. 45 ›› Issue (04) : 271 -281.

PDF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 2024, Vol. 45 ›› Issue (04) : 271 -281. DOI: 10.13452/j.cnki.jqmc.2024.04.007

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HK-2分为对照组(Con组。21%氧气)和缺氧/复氧组(Hyp-R组。用1%氧气培养12 h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缺氧/复氧组加溶剂对照组(Hyp-R+S组。用1%氧气培养12 h,加入DMSO溶液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缺氧/复氧组加药物干预组(Hyp-R+ZLN组。用1%氧气培养12 h,加入PGC-1α激动剂ZLN005后立刻用21%氧气培养12 h)。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细胞上清液中IL-10、IL-18的含量,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各组细胞及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 1.Hyp-R组与Con组相比,Caspase-1、Nlrp3、GSDMD-N、Drp1蛋白表达增多(P<0.05),细胞上清液中IL-18的分泌增多(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升高(P<0.05),活性氧含量增多(P<0.05),JC-1单聚体荧光含量增多(P<0.05)。2.Hyp-R+ZLN组与Hyp-R组相比,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细胞上清液中IL-18的分泌减少(P<0.05),活性氧含量减少(P<0.05),JC-1单聚体荧光含量减少(P<0.05)。3.Hyp-R组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溶解,细胞具有部分疑似焦亡的特征;Hyp-R+ZLN组被破坏的细胞及线粒体结构得以修复。结论 PGC-1α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影响HK-2细胞焦亡。

关键词

线粒体 / 氧化应激 / 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 细胞焦亡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艳玲, 王妍君, 罗朋立 PGC-1α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J].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4, 45(04): 271-281 DOI:10.13452/j.cnki.jqmc.2024.04.00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