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百灵山地区辉绿岩脉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孙云龙, 张博文, 弓小平, 苏春媚, 张治中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2023, Vol. 40 ›› Issue (01) : 95 -104+113.

PDF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2023, Vol. 40 ›› Issue (01) : 95 -104+113. DOI: 10.13568/j.cnki.651094.651316.2022.03.24.0001

东天山百灵山地区辉绿岩脉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广泛分布石炭纪一系列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对该构造带中段百灵山岩体内的基性辉绿岩脉进行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该辉绿岩脉锆石U-Pb年龄为(309±2.5) Ma,属晚石炭世,其SiO2含量介于48.58%~58.22%,MgO、Al2O3含量分别为3.44%~6.98%、16.33%~17.55%,里特曼指数σ为0.56~1.49,属亚碱性岩石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较平坦右倾趋势,LREE/HREE为3.73~6.01,有微弱的Eu正异常,富集Ba、Rb,亏损Nb、Ti、Y,Nb/Ta、Zr/Hf比值分别为1.2~18、30.18~39.88,且Mg#值介于38.0~46.4之间.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岩脉具富集LILE、相对富集LREE和亏损HFSE的特征,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并在演化过程中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影响.通过对上述特征的总结,认为百灵山辉绿岩脉形成于俯冲环境末期,在系统分析区内石炭纪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后,认为该岩体的形成为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古亚洲洋晚石炭世发生“剪刀式”俯冲的远端效应.

关键词

辉绿脉岩 / 锆石U-Pb定年 / 地球化学 / 晚石炭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云龙, 张博文, 弓小平, 苏春媚, 张治中 东天山百灵山地区辉绿岩脉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3, 40(01): 95-104+113 DOI:10.13568/j.cnki.651094.651316.2022.03.24.00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