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百灵山-尾亚地区花岗质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地质意义

吴慧芸, 宫相宽, 吴学谦,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 谭俊, 杨浩东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2024, Vol. 41 ›› Issue (06) : 687 -701.

PDF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2024, Vol. 41 ›› Issue (06) : 687 -701. DOI: 10.13568/j.cnki.651094.651316.2023.11.27.0001

东天山百灵山-尾亚地区花岗质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东天山的形成和演化是地学界长期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但关于该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山体抬升剥露幅度的研究较少,制约了对东天山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的理解.以东天山百灵山、阿奇山、尾亚、天湖岩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黑云母、角闪石矿物结晶压力计算,以此确定这些岩石的侵位深度和侵位后的抬升剥露幅度.结果表明:百灵山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3.2~5.0 km、2.7~3.9km和1.9~3.3 km,阿奇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4.4~5.3 km和4.5~5.7 km,尾亚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4.1~6.9 km和4.5~7.0 km,天湖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抬升剥露深度分别为3.0~5.4 km和2.1~3.7 km.结合现有研究,认为东天山自晚石炭世以来抬升剥露幅度整体不大(≤5.5 km),但东段与西段存在差异性隆升现象,东段侵入体的抬升剥露幅度和平均速率差异更大.综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这种差异性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区内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斜向碰撞有关,同时受到松潘-甘孜、羌塘和拉萨等条带状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发生SSW-NNE向碰撞拼贴的影响.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 地质压力计 / 侵位深度 / 东天山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慧芸, 宫相宽, 吴学谦, 木热地力·买合苏提, 谭俊, 杨浩东 东天山百灵山-尾亚地区花岗质岩体侵位深度及其地质意义[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 41(06): 687-701 DOI:10.13568/j.cnki.651094.651316.2023.11.27.000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