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碳足迹演化分析

吉静茹, 张靖文, 李泽君, 贾丹妮, 马超, 雷晓辉, 何立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2025, Vol. 23 ›› Issue (03) : 630 -641+668.

PDF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2025, Vol. 23 ›› Issue (03) : 630 -641+668. DOI: 10.13476/j.cnki.nsbdqk.2025.006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碳足迹演化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对象水碳足迹量化评估方法,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三生水资源利用与碳排放变化情况。研究量化了2015-2022年受水区三生用水的水碳足迹,探究水碳足迹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受水区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总用水量和碳排放总量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38.5%和3.4%;受水区生产(包括农业和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3%(其中农业占比61%、工业占比12%)、15%和12%;农业部门与生态部门发挥碳汇作用,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中线工程供水量与受水区总水足迹和碳足迹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与0.714)。研究结果可为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受水区三生用水水碳足迹的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受水区 / 水足迹 / 碳足迹 / 演化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吉静茹, 张靖文, 李泽君, 贾丹妮, 马超, 雷晓辉, 何立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碳足迹演化分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 23(03): 630-641+668 DOI:10.13476/j.cnki.nsbdqk.2025.006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