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江汛期初期水质特征及主要元素来源

毛珊珊, 王登超, 张秋英, 李曹乐, 刘山宝, 王一喆, 王凡, 李发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2025, Vol. 23 ›› Issue (03) : 680 -692.

PDF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2025, Vol. 23 ›› Issue (03) : 680 -692. DOI: 10.13476/j.cnki.nsbdqk.2025.0068

小东江汛期初期水质特征及主要元素来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农业-城市复合流域汛期初期水质特征并解析其主要元素的来源贡献,以小东江为例,研究汛期初期水质变化及主要指标来源,为区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水质指标、八大离子及主要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结合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解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汛期初期,小东江水质为Ⅳ类,水质变化呈双重效应。上游支流受农业面源影响,导致TP、AN质量浓度升高,而下游干流受城市生活污水和溢流影响,导致EC、TDS和Cd等增加。汛期初期降雨对下游水质有稀释作用,但上游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导致水质恶化。Se质量浓度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限值(<10μg/L),TDS与Sr、V、Ca2+等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TP与AN及阴阳离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APCS-MLR和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TP和AN的贡献率分别为41.42%和42.22%,大气沉降对SO42-的贡献率为60.89%,生活污水对Cl-的贡献率为78.98%。综上,农业面源和下游生活污水是汛期初期小东江的主要污染来源,亟须加强汛期初期农业面源及下游城市生活污水管理。

关键词

水质 / 主要元素 / PMF / APCS-MLR / 污染源 / 小东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毛珊珊, 王登超, 张秋英, 李曹乐, 刘山宝, 王一喆, 王凡, 李发东 小东江汛期初期水质特征及主要元素来源[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 23(03): 680-692 DOI:10.13476/j.cnki.nsbdqk.2025.006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