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4—2019年狂犬病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

秦小昂, 赵海霞, 邵中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5) : 531 -536.

PDF (1883KB)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5) : 531 -536.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5.010

中国2004—2019年狂犬病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927K)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2004—2019年狂犬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分布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国家监测点狂犬病病例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气象因素对狂犬病发病的驱动效应,旨在为防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收集中国2004—2019年我国狂犬病的时间、地区及人群等病例数据及同期月度气象数据,描述疾病负担现状及流行特征;使用SaTScan 9.0进行时空季节扫描,探究全国各省份聚集效应。通过拟合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温度、月累积降水量、日照时长对狂犬病发病的驱动效应。结果 2004—2019年中国报告狂犬病共计26 605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数居全国首位,关于狂犬病疾病负担的年估计百分变化比皆处于下降趋势;季节性高峰集中在6~11月份,对数似然比为516.14;我国狂犬病发病多集中于南部地区,并且有向中部地区扩大蔓延;狂犬病发病在时间尺度上受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长的影响显著,其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4.75%、平均气温为8.725℃、平均降水量为59.25 mm、月累计日照时长56.575 h。月平均温度对狂犬病发病率的相对危险度在滞后3个月时达到高峰,相对风险为4.48,月总计日照总时长与狂犬病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在滞后2个月时达到高峰,相对风险为1.21。结论 全国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病且夏秋季高发。狂犬病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狂犬病病例依旧存在疾病风险,且发病地区较为集中,有较明确的地域性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以及南部等地。气温、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疾病发生具有显著驱动作用。

关键词

狂犬病 / 时空分析 /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 气象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秦小昂, 赵海霞, 邵中军 中国2004—2019年狂犬病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 45(05): 531-536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5.01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83KB)

3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