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染色体多体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徐婉妮, 刘一雄, 范林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7) : 813 -819.

PDF (4427KB)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7) : 813 -819.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7.015

18号染色体多体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532K)

摘要

目的 探讨18号染色体多体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0—2024年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7例MPNST,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4~78(平均37)岁。肿瘤平均大小为10.8 cm。MPNST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躯干(22/37)。FISH结果示37例患者中10例(27.0%)存在18号染色体多体。统计学结果示18号染色体多体与高核分裂象(P=0.013)和肿瘤分级(P=0.005)呈正相关,且多见于头颈部(P=0.003)。结论 在本研究中,FISH显示MPNST中存在18号染色体多体,这可能与肿瘤组织学形态更具侵袭性和分级更高有关,并为其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 18号染色体多体 / 荧光原位杂交 / 基因重排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徐婉妮, 刘一雄, 范林妮 18号染色体多体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 45(07): 813-819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7.01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427KB)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