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在小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发挥镇痛效应的受体机制研究

杨银娟, 谭朝阳, 王健, 贾竞晨, 叶晓龙, 陈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8) : 907 -912.

PDF (10055KB)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08) : 907 -912.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8.013

褪黑素在小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发挥镇痛效应的受体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295K)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褪黑素(MLT)是否在脊髓水平参与镇痛效应的调节及其可能的受体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C57BL/6小鼠,进行坐骨神经部分损伤(SNI)模型及假手术(Sham)造模,7 d后鞘内分别给予MLT以及MLT不同受体激动剂和/或拮抗剂,运用von Frey丝测试比较SNI组及Sham组给药前后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即机械痛阈值的变化。以雄性C57BL/6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明确不同类型脊髓背角神经元上MLT受体的表达情况。通过膜片钳技术比较SNI造模及Sham术药物干预前后,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结果 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鞘内给予MLT和Ramelteon(MT1/MT2受体激动剂)均能显著恢复SNI组小鼠的机械痛阈值(P<0.05),但同时给予Ramelteon+4PP(MT2受体拮抗剂)后SNI组小鼠的机械痛阈值未恢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T2广泛分布于小鼠脊髓背角的兴奋性神经元。膜片钳实验发现,与Sham组相比,SNI组脊髓背角兴奋性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基强度明显降低(P<0.05),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P<0.05),并且MT2受体激动剂(8MP)可以逆转上述变化(P<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MLT在脊髓水平显著缓解SNI小鼠的机械性痛敏,且其镇痛效应是通过MT2介导的。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 褪黑素 / 褪黑素2型受体 / 脊髓背角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银娟, 谭朝阳, 王健, 贾竞晨, 叶晓龙, 陈涛 褪黑素在小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发挥镇痛效应的受体机制研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 45(08): 907-912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4.08.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055KB)

3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