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损伤的影响

王彦珍, 高昌俊, 郑兰兰, 郭飞, 刘晨, 韩瑞丽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0) : 1171 -1177.

PDF (1029KB)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0) : 1171 -1177.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4.10.017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052K)

摘要

目的 观察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胸腔镜肺切除术后肺损伤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T组和C组,每组75例。T组于单肺通气(OLV)前和恢复双肺通气时将止血带绑于一侧上臂,实施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3个循环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OLV 30 min、OLV 1 h、双肺通气后2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非缺血处理侧桡动脉血样,通过血气分析并记录吸入氧浓度来计算患者相应时点的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以及呼吸指数(RI)。记录机械通气相关参数,计算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以及驱动压。测定T1~T6时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6时PaO2/FiO2低于T1、A-aDO2高于T1(P<0.05),与C组比较,T组于T3、T5时PaO2/FiO2升高、A-aDO2降低(P<0.05)。两组患者RI于T2~T6时高于T1(P<0.05),T组RI于T2、T3、T5时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6、IL-10、TNF-α浓度在各时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24 h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OLV后30 min和1 h时T组动态顺应性和静态顺应性升高(P<0.05)。两组患者驱动压于T2~T4时高于T1(P<0.05),T组驱动压于T2、T3时低于C组(P<0.05)。结论 肢体RIPC联合RIPostC能改善胸腔镜肺切除术围术期氧合,减轻肺损伤,减少PPCs。

关键词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 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 / 单肺通气 / 肺切除术 / 肺损伤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彦珍, 高昌俊, 郑兰兰, 郭飞, 刘晨, 韩瑞丽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胸腔镜肺切除术肺损伤的影响[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71-1177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4.10.01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29KB)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