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姚彬彬, 郑文文, 徐影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1) : 1308 -1313.

PDF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1) : 1308 -1313.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4.11.022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人群疗程中尿路感染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100例,观察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和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以及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32例患者确诊为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2.00%。共检出病原菌40株,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67.50%和32.50%;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性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00%,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发生尿路感染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史、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90 min、灌注化疗次数>5次、白蛋白水平<35 g/L比例分别为59.37%、37.50%、40.63%、59.37%、46.87%和56.25%,明显高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灌注化疗次数、白蛋白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构建尿路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11~0.8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80.90%。结论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尿路感染发生受患者年龄、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膀胱癌 / 膀胱灌注化疗 / 尿路感染 / 流行特征 / 影响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姚彬彬, 郑文文, 徐影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4, 45(11): 1308-1313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4.11.02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