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M1手区兴奋性与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刘新禹, 戴春秋, 高铭, 林小东, 成贵卿, 禄熠行, 孙晓龙, 袁华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3) : 305 -311.

PDF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3) : 305 -311.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3.005

大脑M1手区兴奋性与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大脑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手区兴奋性变化,及其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SCI患者67例(SCI组),采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检测大脑双侧M1手区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兴奋性;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评估患者ADL功能;通过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估患者NP程度。通过计算优势侧与非优势侧M1手区MEP波幅比的自然对数(LN),分析其与ADL和NP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SCI组的双侧M1手区MEP波幅显著降低(P<0.01),潜伏期延长(P<0.01),且LN(优势侧波幅/非优势侧波幅)降低(P<0.05)。在SCI患者中,LN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r=0.250,P=0.041)、SCIM评分(r=0.263,P=0.033)及SCIM第12项室内活动评分(r=0.273,P=0.027)呈显著正相关。NP患者的LN值显著升高,且与SF-MPQ-2疼痛评分(r=0.276,P=0.047)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CI患者的双侧M1手区兴奋性显著降低,且兴奋性不对称程度与患者的ADL功能及NP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大脑双侧M1手区兴奋性不对称程度可作为SCI后ADL功能及NP程度的潜在评估指标,并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靶点。

关键词

脊髓损伤 / 大脑皮层兴奋性 / 运动诱发电位 / 日常生活能力 / 神经病理性疼痛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新禹, 戴春秋, 高铭, 林小东, 成贵卿, 禄熠行, 孙晓龙, 袁华 大脑M1手区兴奋性与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 46(03): 305-311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3.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