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晁阳, 王晓鸽, 许二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4) : 453 -461.

PDF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4) : 453 -461.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4.006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四逆散“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UC)和慢性胃炎(CG)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检索四逆散主要成分及对应靶点,结合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分别获取两种疾病的靶点,将两者取交集得到四逆散“异病同治”UC与CG的潜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9.1制作“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模型及PPI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通过BioGPS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组织分布以及亚细胞分布的信息。运用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间的联系。结果 四逆散4味核心药物共含144个活性成分和207个相关靶点,筛选出1 756个UC的疾病靶点以及955个CG的疾病相关靶点,三者取交集共获得64个潜在治疗靶点。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有62个分子功能、39个细胞组成、461个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142条通路途径,其中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四逆散“异病同治”UC和CG的主要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川陈皮素和关键靶点AKT1、TNF、TP53、IL6结合良好。结论 四逆散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和川陈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TNF、TP53、IL6等核心靶点从而治疗UC和CG,为从现代医学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支撑依据。

关键词

四逆散 / 溃疡性结肠炎 / 慢性胃炎 / 异病同治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晁阳, 王晓鸽, 许二平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异病同治”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 46(04): 453-461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4.00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