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二至丸治疗卵巢早衰作用机制

张晋源, 李慧娟, 陈智勇, 李楠, 贺丰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4) : 493 -499.

PDF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4) : 493 -499. DOI: 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4.0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二至丸治疗卵巢早衰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女贞子、墨旱莲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蛋白质数据库获取标准蛋白名并转换靶点基因名;使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POF疾病基因靶点与复方中药靶点取交集;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图。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通过拓扑分析得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6、肿瘤蛋白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重组人AKT1激酶、c-Fos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等7个核心靶点;通过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72条信号通路,二至丸可能通过IL-17、P13/Akt、EGFR、FoxO、HIF-1等信号通路对POF起治疗作用。核心成分-靶点的分子对接最小结合能均<-24.24 kJ/mol,表明配体分子与受体蛋白对接良好。结论 二至丸可通过多种目标基因、分子通路治疗POF。

关键词

二至丸 / 卵巢早衰 / 网络药理学 / 作用机制 / 分子对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晋源, 李慧娟, 陈智勇, 李楠, 贺丰杰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二至丸治疗卵巢早衰作用机制[J].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 46(04): 493-499 DOI:10.13276/j.issn.2097-1656.2025.04.0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