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碳点的合成、 荧光机制和图案化
杨春圆 , 陈昊 , 张攀 , 李府赪 , 袁伟雄 , 郭佳壮 , 王彩凤 , 陈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25, Vol. 46 ›› Issue (06) : 130 -138.
绿色荧光碳点的合成、 荧光机制和图案化
Synthesis, Fluorescence Mechanism and Patterning of Green-emissive Carbon Dots
以水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体, 经过水热法处理并利用透析与柱色谱纯化, 制备了具有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1). G-CDs1的发射波长为518 nm, 荧光量子产率为22.3%. 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G-CDs1具有石墨化碳核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OH, —COOH和—NH2等). 进行了对比实验, 即通过水热处理水杨酸, 得到了具有蓝色荧光的碳核, 再与乙二胺反应, 也得到了绿色荧光碳点(G-CDs2). 通过对比发现, G-CDs2与G-CDs1具有一致的荧光特性和结构特征, 从而揭示了“碳核-荧光团”协同发光机制: 乙二胺通过缺陷钝化或表面反应生成绿色荧光团, 与碳核共同贡献荧光. 基于此, 进一步开发了G-CDs1/聚乙烯吡咯烷酮(G-CDs1/PVP)荧光油墨复合材料, 并实现了图案化打印, 所打印的图案具有明亮的绿色荧光. 该研究为碳点的可控合成、 荧光机理和功能化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
碳点 / 绿色荧光 / 水杨酸 / 荧光机制 / 图案化打印
Carbon dots / Green fluorescence / Salicylic acid / Fluorescence mechanism / Patterned printin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