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邢晓飞, 宋付朋, 王祥峰, 杨志峰, 王文杰, 秦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5 ›› Issue (01) : 16 -22.

PDF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5 ›› Issue (01) : 16 -22. DOI: CNKI:SUN:SCHO.0.2024-01-003

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养分、玉米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和70%补灌模式相比,75%补灌模式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玉米株高、生物量鲜重、含水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8.38%、29.82%、26.74%和12.71%、16.73%、37.76%、18.38%、9.98%、2.56%、12.80%;2)75%补灌模式比常规灌溉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耗水总量,节水10.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5.78%和灌溉水利用率69.71%,75%补灌模式比70%补灌模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81%和14.2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75%补灌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夏玉米节水保肥、增产高效的最优测墒补灌模式。

关键词

测墒补灌 / 黄淮海区域 / 夏玉米 / 产量 / 水分利用率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邢晓飞, 宋付朋, 王祥峰, 杨志峰, 王文杰, 秦涛 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5(01): 16-22 DOI:CNKI:SUN:SCHO.0.2024-01-00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