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陶江, 王宇桃, 柳羽, 王秀, 叶彦辉, 李巍, 顾方玉, 韩艳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6 ›› Issue (01) : 133 -140.

PDF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6 ›› Issue (01) : 133 -140. DOI: CNKI:SUN:SCHO.0.2025-01-014

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讨行间生草栽培对西藏林芝果园土壤养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在当地苹果园中选用多个草种进行单播或混播种植试验,以评估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连续两年的观测中,紫花苜蓿单播(T4)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与自然生草(CK)相比,2022年和2023年分别提高17.36%、20.83%和15.17%、41.98%;箭筈豌豆与燕麦混播(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较CK提高13.38%和53.02%。此外,生草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在两年间显示出不一致的显著性,2023年与2022年相比,7种生草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果实品质方面,人工生草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的单株产量、单果重,紫花苜蓿单播处理单株产量最高,2022年和2023年分别较CK增产54.69%和26.65%。2023年与2022年相比,各生草处理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尽管生草模式对果实形状、硬度的影响两年间显著性不一致,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混播(T3、T6)处理在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值方面较单播表现较好,有效提升了果实的风味与品质。综上,在西藏林芝苹果栽培区域,采用紫花苜蓿单播的生草模式有望进一步优化果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果园生草 / 养分含量 / 果实品质 / 苹果园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陶江, 王宇桃, 柳羽, 王秀, 叶彦辉, 李巍, 顾方玉, 韩艳英 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6(01): 133-140 DOI:CNKI:SUN:SCHO.0.2025-01-0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