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模式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磊, 樊廷录,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周刚, 徐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477 -485.

PDF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477 -485. DOI: CNKI:SUN:SCHO.0.2025-03-012

覆盖模式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雨养旱作区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寻求雨养旱作区聚水保墒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于2021年起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的定位试验,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BM)、聚乙烯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减量条带覆盖(FH),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绿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H处理对土壤水分恢复效果优于PM和BM处理,至第二个种植季结束,FH处理较PM处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PM处理提高7个百分点,较BM处理提高2.5个百分点。FH处理显著延缓了干旱胁迫对绿叶面积的不利影响,干旱期FH处理扬花期绿叶面积指数较PM和BM增加了11.9%~15.7%,而收获期FH处理较PM和BM处理均能增加春玉米绿叶面积指数4.3%~113.8%。FH处理较PM、BM处理增加百粒重3.9%~11.3%。2年平均产量FH处理较PM增产4.7%,较BM增产7.6%,减少平均耗水量9.2%~11.5%,降水利用效率与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M、BM处理增加5.5%和22.2%、7.7%和19.2%。综上所述,FH覆盖减少了生物降解地膜投入量,同时具有与PM相似保墒能力,降水较多时聚水保墒性能优于PM和BM,可以作为旱作雨养区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

关键词

黄土旱塬区 / 春玉米 / 水分利用效率 / 生物降解地膜 / 地膜覆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磊, 樊廷录,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周刚, 徐静 覆盖模式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6(03): 477-485 DOI:CNKI:SUN:SCHO.0.2025-03-01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