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例失衡法对抗体-药物偶联物上市后心血管毒性信号的检测与评价

尹岳松, 靳会欣, 郭少伟, 徐晓飞, 吴玉佩, 张丽娜, 邱志宏, 李庆霞

中国新药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20) : 2224 -2232.

PDF
中国新药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20) : 2224 -2232. DOI: 10.20251/j.cnki.1003-3734.2025.20.013

基于比例失衡法对抗体-药物偶联物上市后心血管毒性信号的检测与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US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心血管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进行数据挖掘,为ADC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第3季度—2024年第3季度的FAERS数据库中ADC相关心血管AEs报告,根据标准《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查询(standard MedDRA query,SMQ),将心血管AEs分为9个狭义的SMQ类别,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信息成分法进行信号检测与评价。结果:共收集到以8个ADC为首要怀疑药品的心血管AEs报告2 442份,在SMQ层面,德曲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维布妥昔单抗、奥加伊妥珠单抗、维泊妥珠单抗均检测到阳性信号;在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s,PT)层面,除索米妥昔单抗外,其余7种ADC药物均检测到了心血管AEs的阳性信号,共涉及32个PT。8种药物发生心血管AEs中位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维泊妥珠单抗(17 d)、维恩妥尤单抗(17 d)、戈沙妥珠单抗(22.5 d)、维布妥昔单抗(27.5 d)、德曲妥珠单抗(47 d)、奥加伊妥珠单抗(60.5 d)、索米妥昔单抗(61 d)、恩美曲妥珠单抗(70.5 d)。结论:不同的ADC药物致心血管AEs的风险有差异,多发生于治疗早期。因此,在临床应用ADC药物时,建议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风险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心血管AEs进行密切监测和评估。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 信号挖掘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尹岳松, 靳会欣, 郭少伟, 徐晓飞, 吴玉佩, 张丽娜, 邱志宏, 李庆霞. 基于比例失衡法对抗体-药物偶联物上市后心血管毒性信号的检测与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20): 2224-2232 DOI:10.20251/j.cnki.1003-3734.2025.20.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