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以“泛爱众”?儒家伦理精神性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机制

杨继, 李柯漾, 郑文浩, 郭斯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25, Vol. 33 ›› Issue (01) : 66 -70+222.

PDF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25, Vol. 33 ›› Issue (01) : 66 -70+222. DOI: 10.16128/j.cnki.1005-3611.2025.01.013

人何以“泛爱众”?儒家伦理精神性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究儒家伦理精神性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和共情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儒家伦理精神性量表、自尊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9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儒家伦理精神性、自尊、共情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四个变量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儒家伦理精神性能够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即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共情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和共情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结果揭示了儒家伦理精神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重视儒家伦理精神性对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性 / 亲社会行为 / 自尊 / 共情 / 大学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继, 李柯漾, 郑文浩, 郭斯萍 人何以“泛爱众”?儒家伦理精神性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机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5, 33(01): 66-70+222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5.01.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