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蒲伟丛, 刘玉, 王乐, 郭映辉, 孙敏, 马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0) : 1168 -1174.

PDF (1077KB)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5 ›› Issue (10) : 1168 -1174.

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01K)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明确病原体的CNS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病原学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 BM)与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 VM)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转归。结果 共纳入63例患儿,BM组38例,VM组25例,胎龄中位值38.3(3.0)周,足月儿47例(74.6%),男性37例(58.7%),平均出生体重(2 970±731)g,发病日龄中位值为9.6(11.0)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55例,87.3%)、黄疸(29例,46.0%)、吃奶差(20例,31.7%)、肌张力异常(20例,31.7%)等,2组一般临床特征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WBC异常比例、多核细胞百分比、蛋白水平及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及CRP>8 mg/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VM组(P<0.05)。BM组CSF WBC范围在6~258 233个/mm3之间,1例CSF WBC低于20个/mm3。VM组CSF WBC范围在1~1 238个/mm3之间,2例CSF WBC高于1 000个/mm3,9例低于20个/mm3。BM组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11例,28.9%)、肺炎克雷伯菌(6例,15.8%)最常见。VM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最常见(15例,60%)。随访结果显示BM组1例死亡,3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VM组3例死亡,1例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全部预后良好。结论 仅通过临床特征难以区分新生儿CNS感染是由细菌或病毒所致,常规实验室检查在判断致病病原体上有一定帮助,开展包含病毒靶标在内的脑脊液病原检测对实现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病原体 / 婴儿,新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蒲伟丛, 刘玉, 王乐, 郭映辉, 孙敏, 马莉 不同种类病原体导致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10): 1168-117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77KB)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