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与病原特征分析

李荣, 陈家良, 王洋, 杨红霞, 商永超, 孙珊珊, 张文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01) : 99 -103.

PDF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01) : 99 -103.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24.01.014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与病原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调查和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 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离出的11株分离菌株。结果 11株分离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tdh,1株同时携带毒力基因trh和tdh,1株只携带毒力基因trh,1株只有毒力基因tlh。血清型分为3种型别,分别是O10:K4、O4:K63以及O5:unknown。根据1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图谱将菌株分为5种不同的群,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8株来自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相同的ST型,属于同一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病原体毒力、耐药基因和药敏表型相同,符合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判断其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11株菌均只含有blaCARB耐药基因,且未检测到耐药质粒,对氯霉素、萘啶酸、四环素、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厄他培南、替加环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均敏感,对多黏菌素E中度敏感,均无耐药表型。结论 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了食品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该食堂储存食物时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机会性繁殖在合适的含盐食物中也可以增殖,进而引起该起事件发生。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 食源性疾病 / 流行病学调查 / 脉冲场凝胶电泳 /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荣, 陈家良, 王洋, 杨红霞, 商永超, 孙珊珊, 张文军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与病原特征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5(01): 99-103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4.01.0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