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雨, 王颖逸, 张怡, 苏婷, 李萍, 赵薇, 杨旭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08) : 1072 -1081.

PDF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08) : 1072 -1081.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24.08.017

长链非编码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部包块等,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失衡、免疫失衡等因素有关[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5-2014年间,我国的IBD患者总数约为35万,到2025年预计达到150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 炎症性肠病 / 肠道黏膜屏障 / 线粒体氧化应激 / 肠道微生态平衡 / 溃疡性结肠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雨, 王颖逸, 张怡, 苏婷, 李萍, 赵薇, 杨旭丽 长链非编码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5(08): 1072-1081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4.08.01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