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周娜, 武运红, 韩虹, 王文徽, 郭佳佳, 郭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10) : 1352 -1357.

PDF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5 ›› Issue (10) : 1352 -1357.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24.10.013

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其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最小为17 d,最大为6月龄,平均起病年龄为3月龄。3例患儿起病前有明显诱因。5例患儿均有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其首次偏瘫发作年龄为3~18月;偏瘫发作频率最小为5~9 d发作1次,1例患儿目前仅发现1次偏瘫发作;5例患儿中偏瘫持续时间最短为20~30 min,最长为2~3 d。服用氟桂利嗪后患儿的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明显变化。通过基因检测共发现3种突变类型:2种为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D801N(c.2401G>A)和L798P(c.2393T>C);1种为缺失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其中携带D801N基因突变者3例,其余各1例。其中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尚未在ClinVar数据库收录。结论 对于起病年龄较早,以眼球运动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发作性症状在睡眠期和觉醒后缓解或消失,头颅MRI和EEG均正常时,需警惕交替性偏瘫可能。本研究尚未发现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基因型特异性,可能与3种变异均位于α3亚基的M6跨膜区域,对Na+/K+-ATP酶离子转运的影响水平相似有关。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 ATP1A3基因 / 临床表型 / 基因型 / 癫痫 / 眼球运动异常 / 氟桂利嗪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娜, 武运红, 韩虹, 王文徽, 郭佳佳, 郭瑾 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5(10): 1352-1357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4.10.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