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高糖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

张扬, 魏星, 单昌友, 赵永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275 -280.

PDF (3716KB)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275 -280.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25.03.007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高糖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804K)

摘要

目的 基于四维数据独立采集(4D-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高糖致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构建体外BBB模型,随机分为高糖组和对照组,高糖组接受含20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对照组接受相同渗透压的含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24 h。检测跨内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resistance, TEER)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评估体外BBB的通透性。利用4D-DIA技术检测并比较两组间差异蛋白的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HRP升高,TEER降低(均P<0.05)。两组共鉴定出603个差异蛋白,其中显著上调蛋白444个,显著下调蛋白159个。KEGG通路分类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转运与分解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磷酸化、代谢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高糖可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代谢等信号通路影响内皮细胞的转运与分解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等,进而增加体外BBB的通透性。

关键词

4D-DIA / 蛋白质组学 / 高糖 / 血脑屏障 / 脑微管内皮细胞 / 通透性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扬, 魏星, 单昌友, 赵永林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高糖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机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 56(03): 275-280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5.03.00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716KB)

6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