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药物滥用患者报告结局异质性研究

姚秀坤, 张娇, 任飞, 胡晓娟, 张岩波, 尉志文, 曹虹艳, 贠克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320 -328.

PDF (2804KB)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56 ›› Issue (03) : 320 -328.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25.03.013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药物滥用患者报告结局异质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870K)

摘要

目的 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药物滥用患者进行分型,探索不同类型患者在各领域的表现差异,为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全国3所强制戒毒中心和6个社区戒毒及康复中心的药物依赖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基础资料调查问卷和药物滥用患者报告结局量表(DA-PROM)收集数据。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别(Class),根据其在量表各领域的得分表现命名,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评估可能影响潜在类别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11名,根据潜在剖面分析,药物滥用患者可分为3种潜在类别:类别1(Class1)、类别2(Class2)、类别1(Class3)。根据其在各领域的得分表现依次命名为:综合表现良好型(18.49%,Class1)、低功能型(53.36%,Class2)和高恢复型(28.15%,Class3)。在生理、心理和康复领域,各类别之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恢复型、综合表现良好型、低功能型得分依次降低;然而,在社会领域,高恢复型与综合表现良好型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分型与性别、收入、婚姻状况、药物滥用类型、居住条件、居家治疗经历及既往治疗环境相关(P<0.05)。具体而言,低功能型患者中女性、月收入<5 000元、未婚/离异/丧偶、使用传统毒品、无稳定住所、无居家治疗经历以及强制治疗人群占比较高;高恢复型患者中月收入>5 000元、混合使用毒品人群占比较高。结论 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将药物滥用患者分为3种类别,且不同类别在生理、心理、康复领域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分型与性别、收入等多种因素相关。针对女性、低收入、婚姻不稳定、缺乏稳定住所、吸食传统毒品以及有居家治疗或强制治疗经历的低功能型患者,应依据其特点制定个体化干预策略,以促进其康复,实现对不同类型药物滥用患者的精准管理。

关键词

潜在剖面分析 / 药物滥用 / 患者报告结局 / 异质性 / 潜在类别 / 个体化干预 / 精准医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姚秀坤, 张娇, 任飞, 胡晓娟, 张岩波, 尉志文, 曹虹艳, 贠克明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药物滥用患者报告结局异质性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 56(03): 320-328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25.03.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804KB)

4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